1/08/2014

sobsob

Feel kinda blue these days :[ Here are some doodles to alleviate my depression...



The sentences are come from 'I want you to want me' by aly michalka and 'start of something' from britannia high ost :]
  

1/02/2014

Composition

This was an essay I write when I m in from 5, which is appreciated by my teacher and editor after sending to youth newspaper. Found the essay few days ago, n im really glad my writing is admired by others. Here is the article:

《泥濘路》

「快要拿到了!快要拿到了!」他說。
「不用啦!你還是快點回來吧!」我手足無措說,心裏不知如何是好。
儘管我不停的告訴他不要緊,但倔強的他還是堅決要替我取回被風吹到泥濘路上的傘子。最後,我還是放棄勸阻了,因為他只要承諾了,就一定能做到。所以即使在這風雨交加的環境下,他也不言放棄。這樣頑固的人,除了我的爸爸外,還有誰?
即使雙腳在泥濘裏寸步難行,他仍伸出瘦長的雙手向前抓。「啊!」,他差點兒便失重心向前傾倒了!幸好爸爸平日有練習瑜伽,要不整個人早就一頭栽進泥濘了。他總是囉囉唆唆的,說甚麼「要健康便要運動」、「少壯不努力鍛煉身體,老大徒悲傷」……現在我真的相信了。
雖然他並沒有跌倒,但泥濘都濺到他身上去了。灰中帶黑的短髮、幾條皺紋襯托的臉頰、魁梧的身體都被泥濘弄髒了。可是他的眼睛仍炯炯有神,就像平日一樣堅定,絲毫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擊倒或對自己的能力質疑。笑容仍掛在臉上,總是讓別人感到安全舒適,就像世上沒有一項事情是不能解決的。
看到這畫面,我才發現原來我昔日走過的「泥濘路」,都是由這眼神及笑容陪伴度過的:到幼稚園上學的第一天、小學面試的那一個早上、會考放榜的那一刻、初次失戀的那一夜,以及媽媽病逝的那一刻⋯⋯這鼓勵的笑容總在身旁,為我帶來種種欣慰、勇氣、堅強及希望。這臉容可曾改變?可曾因歲月的洗禮而消逝?沒有。這就是我一直以來都尊敬他的原因。他是我黑夜中的太陽、狂風暴雨中的庇護中心、重病中的藥丸。有了他,我甚麼也不怕。
爸爸仍努力地把手的肌肉收縮放鬆。差一厘米⋯⋯半厘米⋯⋯三毫米⋯⋯經過五分鐘的努力,傘子終於再次回到我的手掌心。看這滿身泥濘仍帶笑臉的他,我真不知道應笑還是哭好了。
今天,他又再解決了一個由我衍生出來的麻煩,擊倒了另一條我所製造的泥濘路。我相信,我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泥濘路要面對,那時候,他還會繼續陪我走嗎?

評語 : 余非點評(節錄)
《泥濘路》由沒頭沒腦的兩句對話開始,令讀者有讀下去的慾望。這種由故意不說清楚的小小懸疑感開筆的寫法,我在批改同學作品時經常遇到,有些人做得成功,有些人做得不成功,而陳同學是屬於成功的一類。陳同學之所以成功,是「疑問」之筆沒有不恰當地誇大或拖長,第三段的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。
拾傘一定涉及動作,陳同學加入了父親練瑜珈這元素,文章要描寫身體語言時便找到著力點。第七段的「爸爸仍努力地把手的肌肉收縮放鬆……」是神來之筆,令文章由「泥濘路」的虛寫重獲有質感的細節;而因為陳同學提過瑜珈這回事,令「肌肉收縮放鬆」這類字眼不覺誇張。